第(2/3)页 看到这个数目,王九思愣在原地,他惊诧辽东的田亩数量,按照自己的理解,辽东是黑土地,而且属于高寒地带。 辽东不知什么时候,成了中原的粮仓? 难怪郭骆驼可以位列凌烟阁。 这是何等的功绩啊。 王九思回头看向司农寺,又看到了郭骆驼有些佝偻的背影,再一次作揖行礼,快步跑向了民部。 走到民部的门口,王九思又听到了官吏们的议论。 听着从官邸内传来的沉闷话语,他们是在抱怨现在的御史台又与盐过不去了。 王九思将奏报放在了褚遂良的桌上,耳边依旧是官吏们的抱怨声。 褚遂良看了一眼奏报道:“我这就去呈给陛下。” 送这位民部尚书离开官邸,王九思还在对田亩数量震惊。 张柬之正巧路过,见到王九思道:“我记得你,当初科举考试伱就坐在我前面。” 王九思自然认识对方,也行礼道:“见过张典仪。” 张柬之问道:“你在民部任职?” “不过是微末的文吏。” 张柬之感慨道:“我们那一年许多人在朝中任职都是要从微末任职,你知道卢照邻吗?” “有听说过。” “他卢照邻也不过是崇文馆一个管典籍的,我们这些人中唯有裴炎,狄仁杰年纪轻轻就在朝中任要职。” 王九思道:“狄仁杰与裴炎都在葱岭一战立功,在下岂敢与他们相比。” 张柬之又叹道:“真是可惜呐,为何当初去葱岭征战的人不是我!” 王九思又道:“如今吏治清明,朝政公允,我等还是有机会的。” 褚遂良又回来了,两人齐齐行礼。 走回民部,褚遂良道:“陛下有旨,去莱州寻访能够用海水制盐的人。” 几个官吏闻言,便又匆匆离开。 “王九思,你就不用去了。”闻言,王九思停下脚步。 褚遂良吩咐道:“你去一趟文学馆,找魏王寻找海水制盐的相关典籍。” “喏。” 临走前,王九思又听到了褚尚书对御史台的抱怨。 在朝中任职的第一天,王九思很忙,他这一天都在跑,帮着民部递交各种奏章,一直到了天色完全入夜,这才回到家中,忙完了一天的事。 中原各地的盐都是够用的,何况现在还有青海的盐。 陛下还是觉得盐不够用,命人用海水制盐。 海水无穷无尽,取之不尽,若真的能用海水制盐,中原就有了用之不尽的盐。 深夜,长安城寂静。 魏昶走入京兆府内,道:“狄书令,我们的人跟丢了,让慕容顺在安西都护府跑了。” 狄仁杰看着书道:“知道了。” “是在下的人手不够灵醒。” “能够跟到安西都护府就不错了。”狄仁杰轻描淡写地道:“下一次他再来长安,还要盯着他。” 魏昶道:“他还会再来长安?” 狄仁杰颔首道:“会的。” 魏昶应声道:“在下惭愧。” 对狄仁杰来说这不过是一次尝试,这个慕容顺就是一只老狐狸,不良人能够跟到这个地步算是欣慰。 乾庆六年谷雨时节刚过,朝中就开始科举。 科举的时日很不好,天有不测风云,科举要开战的当天下起了一场大雨。 天空雷声隆隆,一群学子都挤在朱雀门下躲雨。 有官吏冒着大雨而来,朗声道:“陛下旨意,今年科举延后半月。” 听到旨意之后,一众学子这才散去,过了半月再来考试。 早已准备好的科举考场正在被大雨浇灌着。 第(2/3)页